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科学的热爱,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请同学们回忆模块1所学习的关于细胞结构中与生物的遗传有关的部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引入内容。
提出问题。
介绍萨顿对蝗虫生殖细胞的研究。
总结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行为表现并与课本中所列萨顿的推论进行比较。
科学研究方法介绍。
与孟德尔所用材料相对照。
摩尔根实验过程。
介绍背景知识。
解释实验现象。
验证实验。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为什么把染色体与遗传联系起来的呢?在细胞的研究中究竟哪些内容提示我们染色体与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并介绍萨顿对蝗虫的研究。
引入孟德尔定律,引导学生尝试将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阅读孟德尔第一定律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探讨。
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逐条归纳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简要板书,完成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比较表格。
举例说明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可由教师先举例,再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指出萨顿提出的只是推论,看其是否成立要以实验为依据。对此美国科学家摩尔根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醒学生注意摩尔根选用的实验材料,回忆孟德尔实验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用类比的方法启发学生列出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有多个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体色等;
2.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能缩短研究周期
3.做杂交时,结果可靠,易于分析
4.后代个体多,可用于统计。
与孟德尔实验作类比,讲解摩尔根实验。比较相对性状(显、隐性性状)、实验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分离定律预测实验结果,再进一步指出虽然结果红眼与白眼的个体数比例为3︰1,但是有性别上的差异。
为什么F2代中白眼全部是雄性?
对果蝇的染色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总结出果蝇体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可能的染色体组成。
引导学生联系控制白眼的基因与性染色体,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该基因是否可能是在性染色体上。
要求学生分别给出推测依据。
根据学生给出的一些依据作出适当评价。
讲解排除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的情况。
若在Y 染色体上,则F2是白眼,则逆推F1雄性应该均为白眼,且雌果蝇也不可能有白眼的,这与事实不符。
指出摩尔根推测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说明摩尔根的推测能否解释实验现象。
给予学生板演的遗传图解给予适当的评价和修正。
指出摩尔根又通过测交等方法验证上述解释,写出几组测交实验组合,要求学生根据摩尔根的推测预测实验结果:
1.F2中的白眼雄蝇×F1红眼雌蝇
2.红眼雄蝇×白眼雌蝇
指出测交实验与事实符合,说明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提出细胞核、染色体等的结构。
联系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结合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以及同源染色体的相关知识与教师一起共同体验萨顿 对蝗虫生殖细胞的研究。
阅读、思考、交流 。
联系孟德尔定律,比较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完成比较表格。
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尝试举例说明。
阅读摩尔根实验的有关段落,思考有关实验材料的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列举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听讲,推测摩尔根实验的结果。
与孟德尔实验比较。
思考为什么F2代中白眼全部是雄性。
写出果蝇体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可能的染色体组成。
体细胞:
♀ 3对+XX
♂ 3对+XY
卵细胞:3+X
精子: 3+Y
有的学生猜测控制白眼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有的认为在X上,简要地说明一些依据。
学生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说明摩尔根的推测能够解释实验现象。
画出简单的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结果。
思考如何联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观点及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完成画图作业。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上一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下一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