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生命科学系,组建于2004年2月,2010年1月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有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学科教学(生物学)教育硕士点。生物科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园林专业是教育部新农科人才培养建设点和省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省级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建设点,生态学专业是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人才培养建设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生120余人。
生命科学学院拥有安徽省皖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一带一路”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安庆市林业科技创新研究院4个省级平台和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安庆分中心。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生物发酵装置、基因枪、基因芯片杂交仪、基因芯片扫描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设备总值达4000余万元。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博士75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以上专任教师占98%。所有教师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教师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教坛新秀4人,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三全育人”最美教师4人,安徽省高水平导师1人,安徽省优秀青年导师1人。有“生态学”和“生物化学”2个省级教学团队,“安徽省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团队”和“水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创新团队”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建院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84项;承担地方政府或企业单位横向项目138项,经费5000余万元。出版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30余篇,其中SCI收录130余篇;授权专利60余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30项;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和各类行业奖8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研究生教学成果奖1项。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加强与校外学术交流,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设有黄山及鹞落坪等野外实习实践基地,全国500强企业新华联集团旗下的芜湖新华联大白鲸海洋公园、江苏金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诺唯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盛世康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滁州通用(安徽)生物有限公司、合肥黑森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等专业实习实践基地20余个。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着力培养堪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积极探索产学研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十年来,学院培养学生4000余人,生物科学专业1859人,生物技术专业1317人,动植物检疫专业240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59人,园林专业484人,生态专业24人。学院为各大高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学风建设,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采取“学教互促 齐抓共管”的理念推进学风建设。学院大力“五段推进、三率共抓”的考研支持服务体系,营造好学爱学氛围。学生考研率历年均超过30%,二十年来培养1000余名学生考上研究生,近70%学生考上985、211高校。近三年,1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3名学生获“安徽省十佳百优”称号、1名学生获“安徽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体现了我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