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长江江豚保护联盟,安徽省水产种质资源和水生动物保护技术支撑单位。拥有安庆西江长江江豚救护视频监控室、鱼探仪、侧扫声呐、水下摄像机、SM2M和A-tag声学记录仪、水质分析仪、荧光数码显微摄像系统,仪器设备总值300余万元。
工程中心现有骨干成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1人,平均年龄35岁左右,是一支朝气蓬勃、团结活泼、科研潜力较大的队伍。近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自然基金2项、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2项,国家部委专项资金10项,其它项目14项,研究经费800多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署名工程中心) 34 篇,SCI收录期刊16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实用专利7项,发明专利2项,获林业部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主要成果有:
(1)揭示汇流水域是长江江豚冬季重要栖息地:长江江豚致危因子很多,其中饵料鱼匮乏是种群下降的根本原因。长江江豚在冬季喜欢聚集在通江湖泊闸口或迳流与干流交汇水域(如皖河口),保护江豚冬季索饵场十分重要。目前通江湖泊已拆除围网渔业,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有所恢复,长江江豚越冬食物短缺有所缓解。
(2)创立江豚易地保护人工投喂技术,并应用于江豚野外救护:利用长江故道或小水体圈养江豚,人工投喂与自然水体中捕食活鱼,可以维持迁地保护区江豚野外生存与繁殖能力。据此2014年用深水围网救护5头江豚并能繁殖,建立起江豚救护整套技术。
(3)湖泊沼泽化生态控制技术研究:对安徽的巢湖、菜子湖、武昌湖及江苏长荡湖等重要湖泊湿地进行调查,编制《安徽省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作为《安徽省湿地管理条例》的附则;研究水位波动对水生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提出控制水位来限制菰群落生长,达到减缓湖泊沼泽化的技术措施。
工程中心首创深水围网救护长江江豚并成功繁殖,这项技术已应用到柬埔寨湄公河伊河豚保护。此外,工程中心还承担了长江武安航道整治、白洋淀水生态修复、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环评专项,在水生态评价与工程环保有所作为,得到同行高度认可,国内多家知名媒体和报刊予以报道。
工程中心建立以来,秉承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原则,与我校智能感知与计算机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柬埔寨波雷列国立农业大学合作研究。2次选派在校大学生参加农业部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活动,2016年接待4名香港大学生参加工程中心长江江豚科研工作。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是我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共抓长江生态大保护,为我校淡水生态学学科发展带来战略机遇。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工程中心会继续发展壮大,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闭】